PRISM 同步构造机制
引言
在PRISM中,同步构造机制是描述多个模块间同步行为的关键特性。当多个模块需要在同一时间点执行特定动作时(例如并发系统中的通信或共享资源访问),同步机制能够准确表达这种协作关系。本节将通过基础概念、语法示例和实际案例,帮助初学者掌握这一核心功能。
同步机制基础
PRISM通过同步标签(synchronisation labels)实现模块间的同步。当一个动作被多个模块标记为相同的同步标签时,这些动作会原子性地同时执行。语法结构如下:
prism
[action] guard -> updates;
action
:同步标签(可选),若多个模块使用相同标签,则同步触发guard
:执行条件(布尔表达式)updates
:状态更新(概率性/确定性)
备注
同步机制常用于建模:
- 分布式协议的消息传递
- 多线程程序的锁竞争
- 物理系统的并行事件
代码示例:简单的双模块同步
以下模型展示两个模块通过同步标签 sync
实现交互:
prism
// 模块1
module Module1
x : [0..1] init 0;
[sync] x=0 -> (x'=1);
endmodule
// 模块2
module Module2
y : [0..1] init 0;
[sync] y=0 -> (y'=1);
endmodule
执行逻辑:
- 初始状态:
x=0, y=0
- 当
sync
动作触发时,两个模块的更新同时发生 - 结果状态:
x=1, y=1
提示
在PRISM GUI中,同步动作会显示为共享的过渡边,直观体现模块间的耦合关系。
实际案例:生产者-消费者问题
通过同步机制建模生产者-消费者工作流:
prism
// 缓冲区(容量1)
module Buffer
item : bool init false;
[produce] !item -> (item'=true);
[consume] item -> (item'=false);
endmodule
// 生产者
module Producer
[produce] true -> ; // 无条件触发生产
endmodule
// 消费者
module Consumer
[consume] true -> ; // 无条件触发消费
endmodule
行为解释:
produce
和consume
是同步标签- 生产者仅当缓冲区为空时能执行
produce
- 消费者仅当缓冲区非空时能执行
consume
高级特性:带权同步
PRISM允许为同步动作分配速率/概率权重,常用于连续时间模型(CTMC):
prism
module Server
[request] rate=0.5 -> ; // 速率权重
endmodule
module Client
[request] true -> ; // 参与同步但不影响速率
endmodule
效果:同步动作的总速率由 Server
模块决定(此处为0.5)。
总结与练习
关键点回顾
- 同步标签实现多模块原子性交互
- 同步动作需满足所有参与模块的守卫条件
- 权值同步用于CTMC/DPMC模型
练习题目
- 修改生产者-消费者模型,使其缓冲区容量变为2。
- 创建一个三模块同步示例,要求其中一个模块控制同步速率。
扩展阅读
- PRISM官方文档:Synchronisation
- 《Principles of Model Checking》第10章(并发系统建模)